彭东风:来自军营讲台的正气家风
2022-12-12 15:27:4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:bm@ldsf.com.cn | 编辑:李娟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44571

新双峰客户端12月12日讯(通讯员 李国英 彭丁)娄底这片红色热土,诞生了以蔡和森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,他们在峥嵘岁月里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家风故事。在赓续推进伟大事业的今天,一个个共产党人家庭正传递着对党忠诚、清正廉洁的“娄底接力棒”。双峰县沙塘乡这位“湖南好人”、“最美教师”——彭东风,正默默以家风春风化雨,传承美德,润及乡亲......

军人之风:无私奉献,排除万难

“有一个人掉队,就是打了败仗”,这是双峰县沙塘乡“兵教师”彭东风的口头禅。彭东风出身于典型的军人家庭:大哥彭社峰因表现优异转成志愿兵;二哥彭跃峰在边境作战中负过伤、立过功;小弟彭国锋考上了原军事经济学院。彭东风本人曾在部队里担任文化教员,这也是他教学育人生涯的起点。一家子的军旅经历交织在一起,赋予了彭东风发扬“钉钉子精神”的不竭动力。

退伍返乡,彭东风被安排在沙塘乡的荆阳小学任教。沙塘乡曾一度处于贫困乡村的行列,乡里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学费,常有学生选择辍学。“一个都不能少!”彭东风与同是乡村教师的妻子节衣缩食捐钱资助,与困难学生同吃同住,先后动员同事、朋友出资助学达10余万元,挽留濒临失学学生100多人。已是广东一外企高管的彭建新每每忆起往事,总是饱含热泪:“没有彭老师的资助,就没有我的今天!”每年春节期间,彭东风家里人头攒动,多是俩口子的学生感念恩师情谊前来拜访,这样的景象深深诠释了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的真谛。

2000年,彭东风担任沙田中学校长,乡里艰苦的环境没有让夫妻俩低头,他们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定力狠抓教学质量和校园建设,下班后或是与同事钻研教学、或是四处奔走争取资金,三年之内成功将毕业班四分之一的学生推向省重点高中,同时学校基础设施也整修一新……这些年来,由于自身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效,彭东风从来不缺机关单位和名企高薪的橄榄枝,可他不忘从教初心,坚定选择与妻子几十年如一日深耕杏坛,丹心尽数奉献于三尺讲台。

耕读之风:修己睦邻,回馈乡梓

彭东风的父亲也是一名乡村教师,带出了一届届的乡村娃娃。回忆起父亲的点点滴滴,彭东风认为正是家风的熏陶,使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,始终以“修身齐家治国”为己任,为建设家乡不遗余力。

曾几何时,荆阳村村道原来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,人和车都寸步难行。面对村里经济紧张的状况,彭东风努力争取到本村在外经商人士的捐款,自己带头出资动员村民捐款改造村路,解决了600余人的出行难问题。为彭东风家的风气所感染,村里邻里关系也十分和睦,“有什么纠纷就上彭老师家调解,有什么急事也可以聚一起商量商量”。彭东风家里的前坪,俨然是十里八方内商事议事的小“屋场”。岁月如梭,优良的作风传承到了下一代,彭东风与李梅娥的儿子在家人的鼓励下从小立志成为医生,胸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,在父母写下的“杏坛故事”之后接续属于自己的“杏林篇章”。

为推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,彭东风基于自身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生活经历,用文字打响了“沙塘教育”的名号,积极宣传推介发生在沙塘各个学校的新闻快讯和好人好事,作出了贫困乡镇教育建设的表率。2012年,彭东风当选双峰县第八届政协委员,在如毛细血管般的乡间小道行走时,彭东风也不忘仔细倾听乡里家家户户的声音,笔耕不辍、充当老百姓的“传声筒”,“每多一个职务,就是多了一份责任。”多年以来,彭东风撰写的多篇提案反映乡里实际问题、引起社会高度重视,而正是这一篇篇提案,为乡里带来了更多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。

家风何以清如许,人间正气塞苍冥。这位“兵教师”的家风故事细水流长,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家人、亲友、同事、学生的精神。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”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,有赖于这样好家风的养成。

一审:李娟

二审:欧阳亚辉

三审:刘郁鑫

责编:李娟

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:bm@ldsf.com.cn

热点专题
时政要闻
精彩推荐

  下载APP